30:封面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阙政
  记者|阙政

  “创业之初,天蒙蒙亮就出海、天墨墨黑才回来,而且还要涉过没膝深的海水才能上下岛,被渔民戏称为‘两头不见亮、两头不着地’的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前任署长孙瑛回忆道。凭着一腔热情和执着,她和同事们将大好的青春都花在了守卫长江口的这片沙洲上,一待就是14年。

  有句话说:生态环境好不好,就要看鸟的翅膀往哪里飞、鱼的尾巴往哪儿游。

  从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三甲港码头出发,乘快艇大约一小时后,就能见到一大片葱茏之地:芦苇丛透着新绿,过冬的雁鸭刚刚离去,湿地泥坑里的蛸蜞已经时不时探出头来。珍稀的野鸟从空中掠过,翅膀画出漂亮的弧形……这里,就是被称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的九段沙湿地。

  

  机场的鸟儿们有了新家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和东海交汇处,分别与浦东和横沙岛隔水相望。名为“九段”,其实主要由上沙、中沙、下沙、江亚南沙四个沙体及附近浅水水域组成,总面积420.2平方公里,大约是浦东新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个面积庞大的湿地,实际上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初初显山露水——滚滚长江所裹带的泥沙,在泾、潮流的交汇耦合作用下,在长江入海口,冲积形成了这块河心沙洲湿地。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浦东修建国际机场,并采纳了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院士提出的利用沿海滩涂建造机场的建议。这一建议使得原设计规划修建的机场东移640米,少征熟地7488亩,为国家节省投资3.6亿元。

  与此同时,一项生态工程也开展起来——原本栖息于浦东机场区域滩涂的鸟类需要一个新家,而距离机场十多公里的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封二
   第04版:简介
   第05版:新民一周
   第06版:目录
   第07版:目录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封面报道
   第12版:封面报道
   第13版:封面报道
   第14版:封面报道
   第15版:封面报道
   第16版:封面报道
   第17版:封面报道
   第18版:封面报道
   第19版:封面报道
   第20版:封面报道
   第21版:封面报道
   第22版:封面报道
   第23版:封面报道
   第24版:封面报道
   第25版:封面报道
   第26版:封面报道
   第27版:封面报道
   第28版:封面报道
   第29版:封面报道
   第30版:封面报道
   第31版:封面报道
   第32版:封面报道
   第33版:封面报道
   第34版:封面报道
   第35版:封面报道
   第36版:封面报道
   第37版:封面报道
   第38版:封面报道
   第39版:封面报道
   第40版:封面报道
   第41版:封面报道
   第42版:封面报道
   第43版:封面报道
   第44版:封面报道
   第45版:封面报道
   第46版:封面报道
   第47版:封面报道
   第48版:封面报道
   第49版:封面报道
   第50版:封面报道
   第51版:封面报道
   第52版:封三
   第53版:封底
守护“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新民周刊封面报道30守护“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2019-05-13 2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