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封面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飞天扣苍穹航天超车无“弯道”
  时任长征3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说,“长征3号,按运载能力居世界第四位,按研制成本低廉程度则居世界第一位”。正是这颗土生土长的火箭,1986年发射了“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终结了中国租星进行通信传输的时代。500多个城市开通了长途自动拨号电话、电视人口覆盖率由30%增加到80%。即便在遥远的边疆、海岛,收看清晰的电视节目,也变得不再困难。 

  “低投资高回报率”的神操作,令国际市场眼前一亮,于是,中国有了第一笔国际生意。1990年4月7日,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通过长征3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第一次尝到飞天的“甜头”,年轻航天专家又提出研制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的设想,奔着“高速度、少投资”的原则,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航天专家屠守锷满怀激情地说道:“以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只要稍加改进,就有能力把载人飞船送到轨道上去,这一天为时不会太晚。”  

  1999年11月20日清晨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一团红色烈焰,托举着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呼啸着向太空飞去。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航天专家王永志评价。短短七八年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谁是“航天英雄”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不是神话,而是,对中国航天人的“最强刻画”。

  早在14世纪末的明朝,第一个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出现了——古代航天人“万户”。他将47枚火箭装在一把座椅背后,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幻想借着点燃的火箭,抵达蓝天。虽说试验以失败告终,但万户却被世界航天史铭记为“天空幻想”第一人。

  穿越六个世纪,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历时21小时、飞行14圈,彻底结束了“太空没有中国人足迹”的时代。看,当那艘“神奇之舟”载着五星红旗翱翔宇宙时,我们便知道,“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向现实。

  2005年到2016年,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费俊龙、聂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封二
   第04版:简介
   第05版:新民一周
   第06版:目录
   第07版:目录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封面报道
   第12版:封面报道
   第13版:封面报道
   第14版:封面报道
   第15版:封面报道
   第16版:封面报道
   第17版:封面报道
   第18版:封面报道
   第19版:封面报道
   第20版:封面报道
   第21版:封面报道
   第22版:封面报道
   第23版:封面报道
   第24版:封面报道
   第25版:封面报道
   第26版:封面报道
   第27版:封面报道
   第28版:封面报道
   第29版:封面报道
   第30版:封面报道
   第31版:封面报道
   第32版:封面报道
   第33版:封面报道
   第34版:封面报道
   第35版:封面报道
   第36版:封面报道
   第37版:封面报道
   第38版:封面报道
   第39版:封面报道
   第40版:封面报道
   第41版:封面报道
   第42版:封面报道
   第43版:封面报道
   第44版:封面报道
   第45版:封面报道
   第46版:封面报道
   第47版:封面报道
   第48版:封面报道
   第49版:封面报道
   第50版:封面报道
   第51版:封面报道
   第52版:封面报道
   第53版:封面报道
   第54版:封面报道
   第55版:封面报道
   第56版:封面报道
   第57版:封面报道
   第58版:封面报道
   第59版:封面报道
   第60版:封面报道
   第61版:封面报道
   第62版:封面报道
   第63版:封面报道
   第64版:封三
   第65版:封底
逐梦飞天扣苍穹航天超车无“弯道”
王永志:“将军”科学家
新民周刊封面报道23逐梦飞天扣苍穹航天超车无“弯道” 2018-07-09 2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