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封面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科学装置:科技强国之重器
  催生世界一流科研成果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曾介绍,100多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大概1950年以前,只有1项是来自于大科学装置的。到1970年以后,就有超过40%是来自于大科学装置,比如天文望远镜,或者科学卫星、加速器等等。到了1990年以后,这个比例高达48%,就是说在科技强国的竞争中,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突破当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突破,都与我国的大科学工程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大科学装置的陆续建成和运行,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研发的进步,并产生了相当一批在国际上领先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上更是持续发力,一份份科研捷报鼓舞人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借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同时还“一机两用”,成为我国众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

  外形犹如一个美丽的螺旋贝壳,坐落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作为耗资12亿元、建设历时52个月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能够提供的高能X射线亮度,达到普通X光机的上亿倍,为中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石油化工等几乎所有现代科学领域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

  2015年7月,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总投资7.56亿元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设施通过验收。过去,许多科学家耗费数年才解析一个蛋白质分子结构,如今在中心位于上海光源的蛋白质研究专用线站上,为蛋白质分子拍一张照只需0.1秒,看清一个蛋白质结构,不再以年为计时单位,最短只需2分30秒。这里有国内磁场强度领先的装置,可以为蛋白质复杂三维结构进行核磁“拍照”。先进的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则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接近原子分辨率的观测,相当于看清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几十万分之一。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这座造价6.67亿元人民币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仰望苍穹,谛听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声音。今年2月,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FAST望远镜已首先发现距离地球分别为1.6万光年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封二
   第04版:简介
   第05版:新民一周
   第06版:目录
   第07版:目录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封面报道
   第12版:封面报道
   第13版:封面报道
   第14版:封面报道
   第15版:封面报道
   第16版:封面报道
   第17版:封面报道
   第18版:封面报道
   第19版:封面报道
   第20版:封面报道
   第21版:封面报道
   第22版:封面报道
   第23版:封面报道
   第24版:封面报道
   第25版:封面报道
   第26版:封面报道
   第27版:封面报道
   第28版:封面报道
   第29版:封面报道
   第30版:封面报道
   第31版:封面报道
   第32版:封面报道
   第33版:封面报道
   第34版:封面报道
   第35版:封面报道
   第36版:封面报道
   第37版:封面报道
   第38版:封面报道
   第39版:封面报道
   第40版:封面报道
   第41版:封面报道
   第42版:封面报道
   第43版:封面报道
   第44版:封面报道
   第45版:封面报道
   第46版:封面报道
   第47版:封面报道
   第48版:封面报道
   第49版:封面报道
   第50版:封面报道
   第51版:封面报道
   第52版:封面报道
   第53版:封面报道
   第54版:封面报道
   第55版:封面报道
   第56版:封面报道
   第57版:封面报道
   第58版:封面报道
   第59版:封面报道
   第60版:封面报道
   第61版:封面报道
   第62版:封面报道
   第63版:封面报道
   第64版:封三
   第65版:封底
大科学装置:科技强国之重器
南仁东:为中国打开“天眼”
新民周刊封面报道27大科学装置:科技强国之重器 2018-07-09 2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