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编与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互联网+元年
上期封面
  (2015年第20期)

  在做这一期封面前,编辑部进行了激烈讨论,因为每个人对“互联网+”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个 2012年11月就被提出的概念,在2015年两会上由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才被国人所知,不到3个月时间,市面上至少流传着官方版、马化腾版、阿里版和李彦宏版等多个版本的定义,而前两年就已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热词也被装进了“互联网+”这个新瓶子,并和我们之前推出的封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遥相呼应。

  无论互联网+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已体验到它带来的好处,从生活到工作,从教育到娱乐,你一定接触过互联网+, 如手机购物、叫外卖和打车等。就连我这个不太接受新科技的保守派而言,在知道“互联网+”这个词之前,我就开始享受手机预订和支付、请推拿师上门的服务。 对于久坐电脑前的我,去医院推拿科的费用虽然可以进医保,但每次排一两个小时队而只能接受20分钟理疗来说时间成本太高;而去私人推拿机构又不得不办卡充 值,要么担心这个店面关张,要么担心熟悉的技师跳槽,还担心自己搬家或换工作后去这家店就未必方便了。互联网+时代的上门服务,对于大多数都市人而言就是 福音,我利用微信某个推拿公众号预约推拿师,上面会显示技师的头像、性别、年龄、从业经历和之前用户评价,以及离我的距离和有空的时间,我第一次感到自己 有了选择自由,哪怕收费是医院或实体店的2倍,至少我只需在办公室空出三刻钟即可,不用担心其他问题。后来,我又用手机App分别请厨师和保洁员到家服务,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我不知道今后互联网+会发展成什么样,至少现在先享受一下红利吧!

  (本刊编辑 金 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封三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广告
   第06版:目录
   第07版:广告
   第08版:目录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目录
   第11版:广告
   第12版:编与读
   第13版:新民说
   第14版:七日谈
   第15版:城与事
   第16版:城与事
   第17版:广告
   第18版:视界
   第19版:视界
   第20版:视界
   第21版:视界
   第22版:读家
   第23版:读家
   第24版:读家
   第25版:读家
   第26版:观察家
   第27版:观察家
   第28版:封面
   第29版:封面
   第30版:封面
   第31版:封面
   第32版:封面
   第33版:封面
   第34版:封面
   第35版:封面
   第36版:封面
   第37版:封面
   第38版:封面
   第39版:封面
   第40版:封面
   第41版:封面
   第42版:封面
   第43版:封面
   第44版:封面
   第45版:封面
   第46版:封面
   第47版:封面
   第48版:封面
   第49版:封面
   第50版:封面
   第51版:封面
   第52版:封面
   第53版:封面
   第54版:封面
   第55版:封面
   第56版:封面
   第57版:封面
   第58版:封底
《八一五将近,安倍你跪不跪?》
2015,互联网+元年
新民周刊编与读122015,互联网+元年 2015-06-01 2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