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有30个门诊室,从患者需求出发,中心开设了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强迫症、老年心理、儿童心理等专病特色门诊。
心理和躯体密切相关,增加彼此的患病风险。有某种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反之,有过慢性躯体疾病者,患各种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没有任何慢性躯体疾病者的2倍多。
马斯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马斯诺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以金字塔的形状排列。五个需求中处于最底层的两个是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在这两个需求之上,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都属于精神和心理的范畴。
也就是说,人作为地球上最高智能的生物,除了满足生理的需求以外,我们还有更多的要求,所谓的“幸福”,不仅仅是衣食无忧,更有心理的愉悦和健康。
迈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让大多数人越过温饱之忧,站到了需求金字塔的上端,公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社会转型与城市化,中国人也开始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心理的晴雨,该如何应对?现在,很多上海市民知道,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到零陵路604号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为了满足公众对心理咨询的需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强了心理相关学科的建设,围绕心理咨询和治疗开设了多种渠道的服务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已经成为行业领跑者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才培养基地。
与躯体的不适相比,心理的亚健康更难被发现,需要专业人员的判断和纠正。当体检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心理的体检,也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心灵感冒无需回避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些阶段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它被形容为心灵的感冒,只要及时纠正,并不影响生活,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则很可能变成更加严重的心理或者精神疾病。
为了了解上海市居民的心身健康状况,上海市曾在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发布《上海市民心身健康调查》结果。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医生介绍说,这次调查得到4个重要的结果。首先,上海市每5个市民中就有1个终身有过至少1种心理行为问题;每8个市民中有1个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其中男性的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问题特别突出,而女性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患病率高于男性。
第二,心理和躯体密切相关,增加彼此的患病风险。有某种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反之,有过慢性躯体疾病者,患各种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没有任何慢性躯体疾病者的2倍多。
第三,患有精神疾病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第四,有心理行为问题者很少求助于专业心理援助。市民中只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曾通过互联网、热线、自助团体、亲朋好友和自行购药等非专业途径了解或求助有关情绪问题、饮酒、服药、吸毒等问题。
调查显示,上海市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现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