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52年
这一时期,中国精神医学刚兴起,广州、北京、苏州、大连及上海先后开设精神病院。由于当时精神科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精神病院大多属收容性质,仅少部分有条件的病人能享受一些医疗服务。
中心事件:
1935年普慈疗养院建成,下设医务部、社会服务部及农村医药服务部,设病床300张。
代表技术:电休克治疗
药物治疗时代
1952-1958年
精神疾病的治疗工作进入探索阶段,采用门诊与住院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开展下乡、下厂送医送药。在医疗方面,广大医务人员为改变精神病治疗落后状态,不断探寻新的治疗手段和新的治疗药物。
中心事件:
50年代后期,门诊除使用溴化物、巴比妥等传统药物治疗外,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开始应用于临床。
代表技术:
电休克治疗/胰岛素休克治疗/氯丙嗪的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