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封面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杨欣和长江源的老人。
搭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房屋。
杨欣在保护站喂养小羊。
  1984年就开始考察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当时的目标很明确:探险、摄影。1986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招募队员,杨欣辞去自己的会计工作参队,成了主力漂流队员和兼职摄影师。那一次的漂流考察全程历经长江干流6300公里,历时长达175天,还付出了10名队员牺牲的巨大代价。但近在眼前的生命危险,仍然没有阻止杨欣走完全程。  

  此后,他多次考察长江源,以探险家的身份走过了长江源的所有角落——没想到最终,却是以一个保护者的角色,留了下来。   

  “作为摄影师,我拍摄的长江源自然、人文图片迄今没有人能够超过,但这些都是长江所固有的,我只是拿来作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炫耀。”杨欣说,“在漂流和拍摄长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从前没有想到过的环境问题——冰川退缩、草场退化、野生动物被大量猎杀……长江源已经没有一片干净的河段。我隐隐约约感到有点责任和义务来保护这片土地。”  

  1994年8月,他第五次考察长江源时,从青海的一张报纸上读到一篇题为《高原魂》的文章,写的正是索南达杰的事迹——青海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与盗猎分子搏斗,壮烈牺牲。 

  后来杨欣在自己的书里写道:“连续几个月的日子里,索南达杰牺牲时被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所凝固的跪卧持枪推子弹准备射击的雕塑般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 

  “一个为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至死还手里握着枪的英雄改变了我。”杨欣说,“探险带我进入长江源,摄影帮我发现长江源的环境问题,而索南达杰的牺牲让我留在了长江源。”

  守护这片土地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将近30年。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撒下第一锹土

  在可可西里建立一个自然保护站,作为反偷猎的前沿基地——这是索南达杰生前梦寐以求的事业。  

  “可可西里”在蒙古语里是“美丽少女”的意思,但其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6摄氏度。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一度是充斥着淘金土匪和藏羚羊强盗的非法区。  

  1995年初,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杨欣完成了他“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的五年计划,其中就包括在可可西里建造一个以索南达杰名字命名的自然保护站。

  保护站的建立和所有伟大事业的开端一样,充满艰难。为了筹集资金,杨欣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广告
   第06版:目录
   第07版:广告
   第08版:目录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目录
   第11版:广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编与读
   第15版:新民说
   第16版:七日谈
   第17版:老曹酷评
   第18版:视界
   第19版:视界
   第20版:视界
   第21版:视界
   第22版:读家
   第23版:读家
   第24版:读家
   第25版:读家
   第26版:观察家
   第27版:观察家
   第28版:封面
   第29版:封面
   第30版:封面
   第31版:封面
   第32版:封面
   第33版:封面
   第34版:封面
   第35版:封面
   第36版:封面
   第37版:封面
   第38版:封面
   第39版:封面
   第40版:封面
   第41版:封面
   第42版:封面
   第43版:封面
   第44版:封面
   第45版:封面
   第46版:封底
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新民周刊封面31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2013-08-26 2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