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晚霞给滩涂铺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劳作了一天的渔民收网回家,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海边迎风摇曳……
他偷偷跟着大人们来到海边,去堤坝旁捡拾“漏网之鱼”,这是他第一次出来,摸到了一手的泥巴和小小的几只虾米。到了家里,奶奶用个小酒杯把他捡来的小虾米蒸了,这可是小家伙最初的劳动果实,虽然少,可心里透着快乐和自豪。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海边农村长大的小男孩,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家销售额超过20亿的集团公司的领导者,他,真正钓到了大鱼。
小男孩的名字叫阮立平,现任公牛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血液里的不安分因子
虽然年近半百,阮立平给人的感觉仍朝气蓬勃、爽朗不羁,他承认小时候的海边生活给他印象太深,以至于直到现在也经常会在梦里出现。
出生在浙江慈溪古窑,离海边只有两三里路,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踩过滩涂去海里摸鱼摸虾摸螃蟹,玩得最多的就是泥巴——就好像农家孩子斗狗尾巴草,他们则摔泥巴斗大小,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玩具。文首那一幕出现在他六七岁的时候,至今记忆犹新,而跟着亲戚摸索也将是他很长一段人生道路的写照。
父亲16岁的时候迁移到这里当会计,而16岁的阮立平在县城上高中,受到电影《火红的年代》的影响,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高考的时候,所有的志愿都是机械工程类,最后他进入了遥远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从此,“对技术的执著”成了他不可放弃的追求。
大学毕业后,阮立平进入水电部杭州机械研究所工作,10年的技术研究生涯养成了他工作认真仔细的风格。虽然进入了大城市的研究所是家乡很多人羡慕的,但对阮立平来说这只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做些“犯规”的事儿。
或许是浙江人从商的天性使然,阮立平一边在研究所工作,一边偷偷做着小生意。他说自己喜欢做生意,曾经看了大量经济方面的书,还想过考经济学的研究生。然而,改革开放初出版的经济类读物让他颇为失望——办企业不讲利润,于是直接从理论倒向了实践。“我卖过猪肝、卖过桃树,慈溪最早的草莓也是我引进的,当时这里的人还不认识草莓。”他的太太是温州人,也很支持他,“至少家里人从来没有笑话过我,比如说你一个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去卖猪肝,没有人这样说,没有人阻碍我。”
但是这些小打小闹不能让阮立平满足,而且研究所的工作还是牵扯了他大部分的精力。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下海经商成为很多人实现走向富裕梦想的途径,而阮立平也凭借一个契机开始了他的公牛王国的建立。
走不一样的路
最初只是做小生意的延续。
上世纪80年代末,慈溪涌现了几百家插座家庭作坊,形成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