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过这些插座接线板看看,这一看却看出了问题,这些产品质量实在太差,有的拿来还没卖呢已经坏掉了,“30个产品10个是坏的”,所以作为技术人才的阮立平又多了一项工作——修理插座。家里二楼的房间成了仓库兼维修站,每次从人家那里拿来货,先检查一遍,把坏的修好了再卖。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插座的构造原理都非常熟悉了,积累了不少经验,就萌生了自己做的念头。三年后,他回到慈溪家乡,开始自主创业。最初也是家庭作坊式的,爸爸妈妈弟弟外加几个亲戚朋友,而这个最初成立的公司,至今还在古窑家乡,有的老员工不愿离开那里。
农村没有工程师和设计师,模具师傅画个草图就生产了,质量差、外观差、价格低,是当时慈溪作坊式插座生产的特点,阮立平从创业之初,就准备反其道而行之。质量、安全,一直是他坚持的,最初因为没有钱,他和弟弟合伙批发别人的零配件来做,对零配件质量有一个把关,但还是不行,后来慢慢转换成完全自己生产销售。等到阮立平亲自设计出第一款产品并投入生产,“公牛”的品牌从此诞生了,“那时喜欢打篮球,1995年那会儿芝加哥公牛队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所以公牛的名字就这么来的。”谁说阮立平没有好胜心?只争第一的豪情就在公牛的名称中。
说起创业初期的困难,让阮立平印象深刻的还是“没钱”,制造业是需要预先投入的,但是他最初从农村信用社贷到的款只有区区2万元,而当时塑料原料的价格是1万8一吨,捉襟见肘。所以为了资金快速周转回笼,他们不管批发零售都卖,只要是现金。然而即使再困难,他也没有放弃过对高质量的追求,从来没有想过降低素质去打低价战——“喜欢低价的人不是我们产品的对象,只有他意识转变了,才会成为我们的客户”。
对于“用不坏”的公牛理念,周围一些同行很有些不以为然,质量这么好,都用不坏,那你的产品卖给谁去?但阮立平坚持走高质量、高价格的差异化路线,实际效果也证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公牛产品甫一问世,就广受欢迎,消费者早已受够了“伪劣产品”的苦,现在公牛插座虽然价格贵了一倍多,但式样好看,使用安全,质量有保证,大家使用了以后愿意回头再买,公牛在消费者中建立了口碑。
因为差异化竞争,让公牛在国内市场的推广走得颇为顺利,从推向商场,到渠道批发,公牛以质量和诚信赢得尊敬。阮立平最初的创业梦想已经实现,但是他并没有裹足不前,他想着扩大规模生产,想着做行业的领导者,想着还是要与别人“不一样”。
为了有效提高销售额,公牛与众不同地引进了快速消费品的销售模式,从粗放式转变为精耕细作式,每个五金店都设销售点,用汽车来配送。“牛奶怎么卖,可口可乐怎么卖,我们就怎么卖。”几千辆汽车在那里跑,慢慢积累信息,销售网点铺展到40万个。连阮立平自己都惊讶——销售量这么大,这插座都去哪儿了?
小创意和大管理
插座行业入行门槛低,撇开粗制滥造不说,这个行业大多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以最简单的加工制造为主。但是公牛却特立独行地开创了研发部门,即使仍带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色彩,却率先引进了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说起研发,虽然公牛拥有不少专利,但最让阮立平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第一个发明——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批产品是没有开关的,因为市场上买不到可靠的开关,为了质量考虑索性不用开关。”后来阮立平自己设计了开关投入生产,公牛的插座才有了开关装置。而直到现在,国内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插座上用的开关还是他最早设计的按钮型,简单实用又可靠,却影响了整个行业,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品质,这是阮立平的骄傲。
2000年前后,公牛开始关注国外市场,最先想进军美国市场,没想到却碰了个跟斗——连续亏损了几年。“我们出口国外并不是为了卖产品,因为出口基本上都是OEM,销售的是别人的品牌,只是赚钱而已。我们的出口定位是跟欧美最好的公司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它们的技术和管理”。因此,公牛的出口量不大,却都是与知名品牌合作,比如飞利浦、罗格朗、贝尔金等等。
通过与这些一流公司的合作,阮立平学到了不少,第三方对质量的监控,外部力量的推动,让公牛不得不做强自己。“出口推动我们的进步非常明显,第一次老外来工厂参观,发现我们没有实验设备。我花60万买了一套实验设备,结果发现会做实验的人没有。”买设备、招聘技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