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封面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宏非:当食物不再只为了果腹的时候
与美食结缘的沈宏非。
  呼之欲出,沈宏非担任的,和第一季一样,仍然是总顾问的角色。而第一季里由他推荐的“汪姐私房菜”,现在也已是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沪上秘密厨房。 

  “隔三差五就去解个馋。”沈宏非说。喜欢的菜式他如数家珍:烂糊肉丝、黄泥螺炖蛋、炸猪排、蒜子焖河鳗、咖哩牛肉小馄饨……  

  除了汪姐,他还经常去民间寻访一些同样坚持传统的厨师和饭馆。“本帮菜还有阿山饭店。另外,上海‘桃花源小厨’的粤菜,延续的是近百年前的传统,也是我常去的。”  

  前不久,他在浦东三林镇拜访了81岁高龄的上海本帮菜泰斗李伯荣先生。“学徒时代,他曾随德兴馆的师傅到过八仙桥的黄金荣家中做外烩。他说,黄金荣、吴四宝,当年吃的也就是这几种菜了(草头圈子、八宝辣酱等)。”沈宏非说,“李伯荣先生八十多岁了,不烧菜了,现在是他的孙子烧菜,他在旁指导。” 

  平日觅食,有单独行动,也有结伴同往。这么会吃,当然少不了常常被人要求推荐好吃的。“给朋友推荐餐厅,几乎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义工。压力好大。”好评率高不高?“不存在好评率,因为我不允许他们给差评。凡有差评的,一律取关拉黑!” 

  在普天同减肥的大潮下,吃货的日子,有时并不那么好过。比如最近甚嚣尘上的“九吨论”:“每个人一辈子只能吃九吨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之类骇人听闻。对食物的营养学,沈宏非也了解,但“知易行难”,每天摄入五种不同颜色的食物……实在需要天地人和。幸好,他够豁达:“这种话,听多了,也就无感了。与其听别人的,不如听从自己身体的指示。”

  “吃”出来的事业

  写作之外,沈宏非还喜欢收藏清代到民国和“文革”的老菜谱、六七十年代的上海旧餐具,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书——“我书架上还没有的或者版本比我更好的都买,家里早就堆不下了,在外面另外找了个地方专门放存书。” 

  除了前辈蔡澜,也有新生代“吃货”的作品。越来越多人“吃”出了自己的事业来——出版食谱、写美食专栏、做餐厅顾问……沈宏非对此的态度是“倍感欣慰”:“至少,他们的那些饭菜总算没有白吃。” 

  前阵子,上海古籍书店的畅销书榜单,十本里有三本是和美食有关的书籍。在沈宏非看来,“这当然是好事,总比励志书畅销好。”——那美食能不能励志呢?“如果减肥也算励志的话,我认为美食书可以,就像色情读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犯罪率。”  

  各行各业都得有一技之长。写美食的人那么多,沈宏非自谦说自己的特色是“特别馋”,同时“特别不懂美食”;而写美食专栏,优势倒是在于“守时”和“打字快”。  

  美食书、美食节目固然吸引人,但有时候,一个词汇量太小的主持人,却很容易令观众倒胃口。看看他们颠来倒去都是那些——“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弹牙,很Q,外酥里嫩,很入味”……再美艳的都成了庸脂俗粉。 

  所以聊到美食家的一技之长,沈宏非在“强健的消化系统”之余,强调的是“强健的表达能力”。“我的意思是说,你很爱吃,很会吃,但如果你缺乏强健的表达能力和有效的传播渠道,除了你特别亲近的人之外,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你是一个符合他们心目中标准的‘美食家’。”他说,“我说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口语以及表情。”  

  “表情还相对简单,来来去去无非就那么几个,我还没见过不说话只用表情就能做美食节目的。”沈宏非说,“所以这个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更多更新更精彩更准确的形容词。” 

  这年头,连美食家也会遭遇地域派的炮轰。前阵子沈爷按惯例在深夜10点发布“最难将息”系列——这一晚是奥灶面——结果被人骂不懂奥灶面“切古伐啦巴子”。“某些上海人获得高潮的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一上来先骂你是外地人。”沈宏非笑说,“据非正式统计,气氛最和谐,语言最礼貌,基本不骂人的,只有色情网站。呵呵。”  

  他补充说:“必须强调的是,这个事实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有力地粉碎了‘食色相通’的理论。”在此之前,“食色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好像只有中国人有将两者‘打通’的传统。”沈宏非说,“西方的主题是‘爱与死’,双方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吻合度。正如我们中国人通常都不能理解爱何以与死搞在一道,西方人也从来都看不懂食与色为什么可以共冶一炉。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全面的是日本人,世界上只有他们可以把‘爱’、‘欲’、‘食’、‘死’完美地混为一谈——电影《失乐园》就是一个通俗的例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广告
   第06版:目录
   第07版:广告
   第08版:目录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目录
   第11版:广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编与读
   第15版:新民说
   第16版:七日谈
   第17版:老曹酷评
   第18版:视界
   第19版:视界
   第20版:视界
   第21版:视界
   第22版:读家
   第23版:读家
   第24版:读家
   第25版:读家
   第26版:观察家
   第27版:观察家
   第28版:封面
   第29版:封面
   第30版:封面
   第31版:封面
   第32版:封面
   第33版:封面
   第34版:封面
   第35版:封面
   第36版:封面
   第37版:封面
   第38版:封面
   第39版:封面
   第40版:封面
   第41版:封面
   第42版:封面
   第43版:封面
   第44版:封面
   第45版:封面
   第46版:封底
沈宏非:当食物不再只为了果腹的时候
新民周刊封面42沈宏非:当食物不再只为了果腹的时候 2013-08-26 2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